2020-01-07 14:01:59 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网 //sn.huatu.com/ 文章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导读】华图陕西分校渭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现将:2020年1月7日专项练习-言语理解与表达6--10题详细信息公布如下!【2019渭南招聘考试交流群】 。更多资讯请关注陕西华图官网(//sn.huatu.com/)或者陕西华图微信公众号(snhuatucom),咨询电话:400-078-6677,还可以微博上@陕西华图哦!
6 、 (单选题) 本文主要说明:
A.人类应对挑战的途径和方式
B.利他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C.不同学科对人性认识的差异
D.形成价值观的社会文化基础
分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开篇指出利他主义的重要性“利他主义可能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人们必须意识到的”,接着点明利他主义的意义“利他主义让所有人都能更好地生活”,最后阐述了实现利他主义的途径:“利他主义是个人可以学会的行为方式”。本文全篇都是围绕“利他主义”展开的,文段的主体是“利他主义”,重点论述如何实现利他主义。即利他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章重点的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7 、 (单选题) 作者可能最不赞同以下哪一说法?
A.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B.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C.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D.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分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可知作者是赞同利他主义,不赞同自私主义的。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指生物在难以保全自身生命的情况下会用尽全力去尝试加以保全,以至于不择手段。是自私主义的表现,与作者的观点相违背。
因此,选择D选项。
8 、 (单选题) 自美国本届政府上台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对美方的________主义多有领教,对美方处理中美经贸摩擦的________心态和极端手法________。去年以来,美方对欧盟、日本、加拿大等主要经济体纷纷挑起经贸摩擦。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霸权 无理 深有感触
B.霸凌 骄横 感同身受
C.单边 一贯 心知肚明
D.强权 习惯 习以为常
分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所填词语搭配“心态”,根据“和极端手法”可知,所填词语为消极色彩。C项“一贯”和D项“习惯”的色彩不符合语境色彩,排除C项和D项。A项“无理”指没有道理,常用于无理取闹、无理要求,不能搭配“心态”,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骄横”指骄傲,蛮不讲理,能够搭配“心态”。答案锁定为B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三空。“霸凌主义”是一个国际政治词汇,指用“霸凌”的方式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符合文意。“对美方处理中美经贸摩擦的骄横心态和极端手法感同身受”强调有切实感受,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9 、 (单选题) 方言,指各地用语。周秦之时,政府派遣“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地方用语,并加以记录整理。两千多年前,西汉扬雄著《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东汉应劭将此书名简称为《方言》,此后“方言”开始作为特定词语使用。与方言对应的是雅言,后称官话、国语,1956年后称普通话并予以推广。60年后,普通话推广已非常成功,而方言却面临着式微、需要保护的局面。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方言与普通话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B.说明方言与普通话都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
C.作者认为普通话的推广导致了方言式微的局面
D.应该思考如何让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相得益彰
分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和B项均找不到对应信息,属于无中生有,错误。C项强加因果,方言式微的原因并非普通话的推广,属于偷换逻辑,错误。D项对应“普通话推广已非常成功,而方言却面临着式微、需要保护的局面”,由此可以得出我们面临着如何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好方言的问题,所以需要思考如何让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相得益彰,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10 、 (单选题)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A.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B.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C.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
D.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分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从众心理”指没有主见,盲从多数人的选择,是在现实面前无所适从的表现,与“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表述内容相悖,属于曲解文意,错误。B项和D项既不属于“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也不属于“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均属于无中生有,错误。C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即对自己不能解释的或不符合自己预想的事物,会进行曲解,强加证据来满足自己的期望,产生对现实的控制感,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编辑:zhangqiuxia)
陕西华图教育官方微信